关闭→
当前位置:文萃集>好好学习>放假>湖北过年习俗

湖北过年习俗

文萃集 人气:2.45W

湖北这么大,每个地方过年都有自己独特的习俗,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湖北人,你家乡的习俗你可造吗?如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湖北过年习俗,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湖北过年习俗

荆州:团年饭,中午吃!

到了大年三十,这一天的热闹劲儿就不用细说了。湖北荆州一带都流行在中午吃团年饭,这和很多地方晚上吃团年饭的习俗是不同的。因为很早荆州一带有一个风俗,就是出嫁的女儿可以回家吃团圆饭但不能留在家中守岁,所以团圆饭是中午吃的,以便女儿吃完饭后回婆家。而且,谁家的年饭吃得越早,谁家的年饭越丰盛,谁家的来年将会越顺利,所以还没有到天亮,家家户户就开始忙着准备中午的年饭了。不过早饭还是要象征性地吃一下,就是把早就酿好的酒糟(米酒、甜酒)煮一下,待酒香弥漫的时候每人便开始有滋有味地吃了起来,这也应了腊月三十喝“屠苏酒”的习俗。等到十点到十一点多钟的时候,四处便有鞭炮声响起,这代表已经有人开始关门吃年饭了,还没有做好年饭的人更是加紧速度,大有绝不能落后于人的姿态。

吃年饭时,家里的长者就会总结一下这一年家里的情况,说一些祝愿家庭成员的话。

十堰:“赶嫁娶”吃蒸菜

腊月廿四后,司命爷上天了,人间便无神管,全是“黄道吉日”,娶媳妇、嫁姑娘自然就不用再看日子,民俗叫“赶乱”。于是从小年以后直到腊月廿九,不论城里乡村,也不论江南江北,娶媳妇、嫁姑娘的'扎堆。大街小巷,十里八村,四处都可听到锣鼓、喇叭、鞭炮响。

“腊月廿九,蒸肉熬骨头。”过年,十堰家家户户备蒸笼,大户用大蒸笼,小户用小蒸笼。平时蒸馍馍、蒸饭、蒸米酒,到了过年便蒸菜,叫做“笼沾荤”。

蒸菜分荤、素两种。荤蒸菜有条子扣肉、粉蒸肉、蒸排骨等,鸡、鸭、牛、羊、鱼都可做蒸菜。蒸菜用中型土陶碗,因为土陶碗出味。

宜昌:“赶老鼠”和“赶毛狗子”

农村新报讯 “小年”也是老鼠嫁女的日子,禁止洒扫,特别不准用剪刀,否则来年鼠害无穷。“赶老鼠”是农民为祈祷减少鼠害的活动,天刚麻麻亮,大人们就会怂恿家中的小孩们快快起床,赤膊条条,小孩一只脚穿上草鞋,另一只脚系上鞋带把鞋拖着,左手拿着簸箕,右手拿着木锤或木棍,然后到房间每一个角落,边敲打簸箕口里边念道:“簸箕刮两刮,草鞋拖两拖,老鼠子下儿十二窝,窝窝梭(流产)。”“二十四,拍簸箕,老鼠子下儿不成器……”这是人们对老鼠的诅咒,实现粮仓无损的愿望。

在宜昌有的地方三十晚上还有 “赶毛狗子”风俗。“毛狗子”学名狐狸。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打开大门,灯火通明,男女老少齐声大喊:“毛狗子shuo吙!shuo吙!”“shuo”有音无字,其意为滚开滚开。据说,年三十晚上赶走了“毛狗子”,就赶走了霉运,第二年就会百事顺心。赶毛狗子时,有的人还会把家里的铜脸盆拿出来敲打,叮叮当当,响个不停,以此吓跑“毛狗子”。

恩施土家人过年 规矩多花样多

出天行

在正月初一黎明时,由当家人进行。开大门后,择当年历书所记大吉大利方向出行,并不走多远,朝这一方向点香烛放鞭炮,祈求一年平安吉利。出天行后,将写有“出行大吉”、“对我生财”的红纸条贴神龛下壁或门上。

看新灵

家内拜年以后,正月初一这天必须去头年死了长辈的亲友家拜年,实际是给亡人拜年,称为看新灵。去时带腊肉、糍粑、糖食糕点等礼品,香蜡纸烛鞭炮,在亲友堂屋供亡灵的香案前祭拜。主人家这天则设酒宴招待。看新灵只死后第一年进行,除正月初一以外,别的日子都不行,因为亡人为大。破五

过了正月初五,生意人则可择吉开张营业,所以称为破五。过了初五,也没有那么多忌讳了,可以随便说笑。也可外出做事了。

上九日烧头香

正月初九又叫上九日,是玉皇大帝的生日。为得其保佑,人们以最虔诚的心态、最好的供品,争取烧头香祭祀。烧头香的人斋戒沐浴,换新衣鞋袜,彻夜不眠,守候至凌晨,大桌子上摞小桌子,小桌子设香案,点大蜡,烧檀香,陈供果,烧黄表纸,敬玉皇大帝。因争其早,故称烧头香。吃包心汤圆踩高跷旮旮旯旯插蜡烛

正月十五闹元宵,送年,收灯。正月十五是过年的最后一天,要送年。这天家家早晚吃包心汤圆。晚饭后要插点燃的蜡烛,屋内屋外旮旮旯旯都插。整晚要燃放鞭炮,放焰火,鸣三眼铳,男女老少收拾打扮,穿戴整齐,合家上街观灯。晚上看花灯可是重头戏。每家每户除点亮平时的檐灯外,还加挂一对大红灯笼,灯上常书 “永庆升平”、“恭贺新禧”等字。灯有走马灯、荷花灯、鲤鱼灯、蛤蟆灯、桃子灯、虾子灯……这是灯的海洋,农村有龙灯,狮子灯,城里有精美的采莲船、蚌壳精、踩高跷。

来凤的高跷很有特色。有的高三四米,踩着可飞蹦踢跳,或扮八仙过海,或扮水漫金山,各种灯或去公共场所玩,或去大户人家玩,这拨过去那拨来,或几拨同时赛着玩,令人目不暇接,锣鼓、唢呐、鞭炮声不断,赞吉利话,赏钱、消夜,一直闹到12点交节,有的还通宵达旦玩下去。

孝感:正月十五“请七姐” 飞禽叫声寓农事

大年初一早起,孝感人先拜天地、家神、尊长,然后出门拜年。拜年是不问亲疏的,称为“拜年无大小”。家中来了拜年客,必定再三挽留,以糍粑相待。俗语有“拜年拜节,糍粑发裂。”拜年一般拜到初三、初四为止。

这里的人们还有以初一这天听到的飞禽叫声来判断新年的生产情况的习俗。五更鸟先叫就宜于养鸭;鹊先鸣宜于养鸡;天亮时麻雀噪飞就是丰年;人们还认为初一听到狗群吠不是好兆头。

除夕之夜12点的时候,各家要把一个做好的金元宝模型送到门外,代表在新的一年里会招财进宝。

大年初一、初二这两天人们不扫地、不汲水甚至不动火,饭菜都预先弄熟,称为“压岁”。初三才开始挑水,并在井池边烧纸钱说是“买水”。门神也要在初二取下烧掉,俗谚说:“初三烧了门神纸,各人寻生理。”新年伊始,举笔写字时,在过去要先用红纸写一幅“新正举动蛇笔,万事大吉利”的话贴在墙上。

正月十五是春节的高潮,锣鼓敲得震天响,没有锣鼓或锣鼓少的时候,人们把铁罐子也当成锣鼓敲。所以孝感民间有“正月半敲铁罐”的俗语。

人们一般从初八开始扎龙,还扎狮子、彩船、竹马、高跷、平台等样式。正月十五这天男女老幼同游同乐,唱各种彩词,道各种吉言。

元宵之夜,孝感当地还流传着请七姐、问年成和乞巧的习俗。七姐当地叫做张七姐,传说是玉皇大帝的第七个女儿,私下天庭与董永结百年之好。七姐用巧手金梭织出了10匹锦绢赎出了卖身为奴的孝子董永。不料玉皇大帝得知十分震怒,急召七姐回宫,七姐不得不忍痛飞去。她的织布梭化成了飞梭石,织机留在了人间,人们在夜深人静时仍能听到 “咔喳、咔喳”的织机声。每年正月十五的晚上,身着盛装的姑娘聚集在飞梭石旁,手捧针线盒向七姐乞巧,唱乞巧歌。唱完乞巧歌后,还要询问年成好坏、吉凶如何、能否婚嫁等事宜。

襄阳:过年从腊月二十三开始

襄阳,接近北方,襄阳人过年,一般从腊月二十三的祭灶到正月十五。他们的过年习俗,独特之处在哪呢?

二十三过“小年”

一般是阴历十二月二十四过小年,而襄阳人的“小年”是阴历十二月二十三。旧俗于这一天晚上祭灶,每家每户在这一天打扫卫生,清洗、粉刷灶台,摆香案于灶王夫妇画像前,供灶糖(糯米糖)、灶饼(糖饼)及时令果品为祭。现在在这一天,在大街小巷,可以看到有人卖甜甜的圆烧饼,人们都会买几个回家,预示着新的一年甜蜜和幸福。

大年三十,撒荸荠、放葱蒜、包“元宝”

腊月三十为除夕。这日,贴春联,贴喜字福字,放鞭炮,合家团聚,吃“团年饭”。家庭主妇在屋内四角撒放荸荠,于床头和小孩贴身衣兜里放几棵葱和蒜苗(荸荠的襄樊土语读音与“不忌”相同,葱蒜则谐音“冲散”),以趋吉避凶,冲散灾星。晚上包“元宝”,以梯形面片包制,形同银元宝,谓之“守岁”。

正月十五 猜灯谜放孔明灯

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点起万盏花灯,携亲伴友出门赏灯、逛花市、放焰火,载歌载舞欢度元宵佳节。除此之外,襄阳人元宵节独特的风情就是放孔明灯,在孔明灯里放只蜡烛,点燃,然后放飞,表示带着美好的祝愿和祈祷,飘向未来的远方。

TAG标签:#湖北 #习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