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文萃集>好好学习>教学反思>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文萃集 人气:3.01W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

我们的课堂应当还给学生,整个语文课程如能让学生参与起来,这要比教师一人“一言堂”的教学效果要好,本篇文章开始教师只讲了索溪峪景色的“野”,紧接着让学生小组讨论课文中还描写了其他景色是怎样的“野”法,同时抽两个学生讲这两部分内容。班中有一名学生异常活跃,自告奋勇讲第一部分内容,在他的带领下,整个课堂变得活跃起来,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学习能动性,充分参与话题的讨论,许多教学问题迎刃而解,真理也许是在这种轻松的讨论、辩论环境中自然而出吧!

但其中,也发现强调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活跃的同学谈得较多,没有能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作用。引导学生评价也存在不足,在场面热闹,积极参与背后还应该有一个原则,就是一切活动都应该为语文学习服务。

课后,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一名同学在日记中竟然模仿本篇课文写了一篇《猕猴区的“野”》,语言活泼,猕猴所独有的、天生的野在他的笔触下富有灵性,他能活学活用,学以致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还是很欣喜的。同时,引导学生作文写出自己的特色,这样你的文章也有新意。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2

作为一名教师,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上出一节好课,一节大家都认可的成功课。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面对内涵丰富、可操作性极强的语文教材,渴望成功的心理会更强烈一些。面对讲完的《山中访友》一课,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这一点。现将自己教完这篇课文后的反思如下:

一、课堂构建了良好的师生交流平台

课堂上我靠自己洋溢出来的激情,亲切到位的鼓励性语言,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愿意、乐意与老师交流。在我的积极引导下,学生通过听、说、读、写各种方式,对课文的理解逐步深入,而且阅读理解能力、想像能力、思维能力等也不同程度地得到了提升。这充分体现了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新课改教学理念。

二、感悟语言,注重写作方法的传授

本课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与联想,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将静态的事物写活了。在讲课的过程中,我便注重了这种写作方法的传授。如:分析“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学生知道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体现了瀑布流水所产生的声音浑厚、响亮的特点。我以这句为例,我让学生明白了,描写事物不管运用什么修辞都要抓住事物的特点,同时使用修辞也可以让文章生动、形象、有韵味。

教学这篇课文,学生们较有收获,他们是快乐的。但课堂还有很多不尽完美之处,比如,有些环节间的过渡不自然,课堂评价激励性不强,没能很好地照顾到学困生。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继续取长补短,让自己不断的成长。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3

这是一篇散文,重点要明白作者“托物”所言之“志”。在生命的长河中,有风平浪静的时候,更有波涛汹涌之时。严峻的生存环境可以淘汰一批娇弱的生命,可是它扼杀不了自然界中的强者!作者以“野草图、山花图(蒲公英)、松柏图”这三幅图景来表达心中的“志”。但这三幅图景之间是各有重点、层层递进的关系。初一年级的学生思维较活跃,朗读有一定水平,而且好表现,所以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与文本对话,挖掘文字背后的深层内涵。

在文本的研读过程中,学生很快能解读出“面对逆境要顽强”这一层面的含义。但学生脑海中的中心是概念化的,我就从朗读、圈划的角度入手,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描写野草、山花、松柏特点的词语或语句细细品味,使他们体会出文字背后深层的内涵。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去感受当面对逆境时,要像石缝间的野草般看重“生”的权力——应对环境,顽强生存,才可能如蒲公英般 “改变自我,适应环境”,只有因“战胜环境”成为强者,才能像松柏一样“改变环境,开辟天地”,显露自己的价值,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由于自己脑海中固有的一种上课模式,总觉得要把既定的教学目标完成,因而在解读文本时,对于讲得不透彻,给学生朗读的时间还不够,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4

今天的课堂,简单、务实,没有华丽的设计,只有扎实的训练。我想,对于六年级的同学的课堂来说,扎实、有效的训练要比精美设计来的更加实惠些,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既为第二课时的阅读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也能让孩子在无形之中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整堂课基本上是在检查孩子的预习,不仅有字词的掌握情况,课文的朗读情况,更包括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把握文章能够脉络的能力。 我觉得,扎实上好第一课时是高效完成第二课时的前提,那些没有进行第一课时教学而直接进行第二课时的教学看似高效,实则有些囫囵吞枣,孩子们是否真正理解了教师上课硬塞的“知识”。又到底能够吸收多少?是有待于进一步了解的。

所以,在上第二课时我突然想起一个词——放手。 于是,我对孩子们说,我给他们二十分钟的时间,让他们自学:自己读生字,自己读词,自己理解不懂的字词,自己想一想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不会的可以来问我,可以问同桌,也可以下位与别的同学交流,还可以去查阅手头的资料,可以去问不开口的老师……

二十分钟左右,汇报开始,我想,可以让学生先说说对词语的理解,学生只要一开口,字音的问题就可以随机解决了。 抛出来了砖,引来的是学生的玉了,我这样想。

生:(一位同学率先站了起来)我向大家汇报“府邸”这个词的意思,“府邸”就是指当官司的人家住的地方。

生:我来补充一下,“府邸”不仅是指做官的人家住的地方,只要是有权有势的人家住的地方都可以叫府邸。

生:大财主家住的地方也叫府邸!

师:你们这一说,老师心里明白了,“府邸”绝对不是茅草房,那种连大门口都挂着灯笼,都卧着石狮子,都站着门卫的人家,他们住的地方一定是府邸了。

生:我知道“针锋相对”就是“针尖对麦芒,寸步不让”。

生:我知道“宽容大度”就是心胸很宽广。

生:“宽容大度”就是宰相的肚量,能撑船。

生:“宽容大肚”就是大肚之人能容天下难容之事。

生:“昏庸”就是耳聋眼花老糊涂。

生:“昏庸”就是不明白糊里糊涂。

生:我知道“上卿”是古代的一种官职。

生:“上卿”大概相当于宰相。

生:就像国务院总理,像外国的总统。

生:“惧怕”就是害怕。

生:跟害怕还不一样,“惧怕”是说内心很恐惧,非常害怕。

生:我弄懂了“门客”就是指家里的佣人。

生:是跑堂的。

生:不是,“门客”是蔺相如出钱供养的能为他出谋划策的人。

师:对,门客可不是佣人,刚才这位同学说的很对,门客可是谋士啊!

生:我知道“负荆请罪”就是背着带刺的荆条到别人的家里去请罪。

生:“负荆请罪”就是指登门谢罪。

生:“负荆请罪”这个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负荆请罪”还是一个成语,比喻诚心诚意地道歉。

……

不知不觉,下课的铃声响了,我们却久久地沉醉在交流的氛围里。

曾经看过这样一段话:“精彩的有智慧的语文课,不在于教师讲授无数个知识点,而在于学生提出更多的为什么;不在于教师运用什么方法,而在于学生是否在学习过程中有大量的参与和自由表达的机会;不在于设计的课堂有无其基础型、拓展型或研究型之分,而在于学生是否对所学的东西感兴趣,通过学习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不在于学生从课本中接受了多少,而在于他们质疑和评判了多少,在于他们是否展开想像的翅膀,拓展广阔的心灵,在于学生对自己的发展是否有足够的自信。”能够让学生借助课本发展语言、训练思维、培育智慧也一直是我的追求,虽然我的课堂还存在着许多缺点,还留下了不少遗憾,但正是有了这样地探索,我们才能不断地前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是语文课堂教学研究的主题,是时代的呼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更应该巧妙点拨,善于激励,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实在,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底能够吸收多少?是有待于进一步了解的。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5

我在上这篇课文时增加了一个大环节,那就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推荐李欢。由于留给学生阅读、思考、表达的空间很大,学生有机会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也可以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来表达学习成果。此时,学生的心灵没有压抑和束缚,他们的思维就像草原上驰骋的骏马,较好地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权。对于枯燥乏味的事物,人的情绪总是消极与被动的,如果能够主动发现,往往会是风光无限,其乐无穷。在上述教学片断中,学生的情感来源于课文,灵感来源于课文,但又都高于课文,这是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潜心研究得来的。有一位男生在发言时说自己是李欢的妈妈,没有深刻的体会,没有认真的研读,学生会有这样的感受吗?在为李欢说推荐词时,有人说是李欢的邻居,有人说是李欢的朋友,还有人说是李欢的医生、护士、剪纸老师等等,这些角色书上都不曾提到,但正是学生有了深切的情感体验,有了深入的思考研究,他们才会想到那么多有角色。在自己被李欢的精神深深打动之后,他们才能对评审员“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此时此刻,学生已不仅仅是在学习课文了,而是在以自己的情感和李欢对话。这样的课堂才能充满活力,才能让学生兴味盎然地在广阔的.语文天地里自由驰骋。

正如美国教育学家所说:你告诉我,我可能会忘记;你给我看,我可能会记不住;你让我参与,我可能会明白与发现。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6

成功之处:

《金色的脚印》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师本着让学生多读,在读中体会的思想出发,在教学中多出设计了让学生自主读文,自主探究,以完成学习任务的目的。

不足之处:

在教学进行中,学生初读课文时对课文理解的并不好,教师指导读文不够到位,也应该是教师备课尤其是备学生这一环节上不够,致使教师提出“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这个问题的时候,很多学生只是低头沉思,而不能主动回答问题。

再教设计

利用教材资源,通过自己的想象进行补白,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个有效的途径。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7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目标我是这样设计的: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读出内心的自豪,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培养学生分角色、表演朗诵的能力;感染教育学生要深深地爱着自己的祖国。教学重点是分角色、表演朗诵课文。教学难点是学生要读出内心的自豪,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一、成功之处。

1、以读带讲:让学生通过自由朗诵、分角色朗诵、表演朗诵,进而使学生以充沛的情感读出内心的自豪,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2、课前让学生大量查找和本文有关的历史典故、传统风俗的资料、图片和小故事,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汇报机会,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对诗歌情感的把握与感悟。

二、不足之处。

1、课堂密度过大,时间分配不够合理。

2、给学生朗诵的时间不够充分。

3、教学重难点体现不明显。

三、改进措施。

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与策略,不断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和发展,竭尽全力上好每一节课,真正实现一名教师的人生价值。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8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十多年前,老人在湖畔偶遇一群北方飞到昆明越冬的红嘴鸥。从此,老人与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每逢冬季来临,海鸥便成群结队地来到翠湖之畔,老人也像赶赴约会似的,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鸥,风雨无阻。他视海鸥为儿女,给它们起名字,喂饼干,照顾伤病的海鸥。久而久之,海鸥与老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后又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不忍离开自己的亲人。

课文结构清楚,可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后一部分则通过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教这篇课文,为了提高效率,我设想就是围绕两大问题开展教学:1、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老人爱海鸥?2、老人死后,发生了那些意想不到的事情,你从中体会到什么?教学的方法是让学生自由默读课文,先解决第一个问题,基本流程如下:默读课文——画出句子(能体现老人爱海鸥的句子)——写体会(批注)——小组讨论——汇报(全班交流)——师生点评。主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展开想象,丰富文本内容,让学生受到心灵的震撼。如在品味描写老人的外貌描写的句子中抓住三个“褪了色”体会老人的无私,适时让学生补充课前查找的关于海鸥老人吴庆恒的故事;抓住“背已经驼了”体会老人年纪很大,但就是这样一位老人,十多年来,一到冬天每天坚持步行二十余里给海鸥喂食(因为工资不多,全节省下给海鸥买饼干——无私,对海鸥就像对自己的儿女。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基本都能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文本表达的情感。有了第一部分的铺垫,第二个问题的解决就显得水到渠成,因为学生已经知道如何品味词句,理解情感了。

这节课带给我最深的一点感受是只要大胆放手,有方法的指导,学生就能学得轻松,并且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因为他们自己也能找到答案,这是一件快乐的事!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9

本学期最后一个单元的教材是“艺术的魅力”的主题。钟子期善听俞伯牙弹奏,讲述了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俩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月光曲》的传奇故事,告诉我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蒙娜丽莎之约》这一杰出的画作更是让我们感受到神秘而永恒的美。

课文先是描述了大家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排队等候欣赏,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艺术的魅力。接着介绍了《蒙娜丽莎》画像,具体介绍了画的尺寸大小,人物的外形,特别详细描写了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和神秘的微笑,以及她优雅的坐姿、交叠的双手和幽深茫茫的背景;最后告诉大家,蒙娜丽莎给人带来心灵的震撼,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0

今天教学完了小学课文《詹天佑》的第二课时,我总体的感觉还不错,一种愉快的感觉油然而生,这种久违了的感觉真好!

《 詹天佑 》是一篇传统经典课文,难点较多,如何较好地突破难点,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自主地探索学习,我采用了旧教材新教法,总体的感觉还不错。课堂气氛较活跃,学生学习的兴致始终保持不灭。学生的这种表现是在逐步分析、理解詹天佑这个人物的品质的过程中显露的越来越明显和高涨。在课堂上,我与学生之间形成了积极的互动效应。我力求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与参与者。

在讲读第五、六自然段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时,我采用了画一画的教学方法。居庸关隧道和八达岭隧道开凿的方法各自不同,前者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后者采用中部凿井法。这部分内容让学生在自读讨论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用笔画出简单的开凿办法示意图,无须多讲,学生就能明白。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工程中,最能突出表现其杰出才干的地方,就是设计了人字形线路。讲解时,学生自学后画一画就有一些困难。人字形线路图确实是很难画,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小组内动手画一画。把个小组画好的画交流展示,大家评一评,在读一读相关内容,师生共同完成这个示意图。在这一过程中,揭示詹天佑不仅是我国的爱国工程师,而且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感触最深的地方,但也有不足之处:

1、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去挖掘詹天佑的爱国精神和卓越才能,不能适当延伸到对中国人民智慧和力量的崇敬之情。对人物的认识只是局限在体会出人物的爱国与杰出,没有发散学生的思维,扩展的更大范围。

2、 在交流收集资料时,过于放松,学生对当时社会背景还是一知半解。

分析文章时因为学生对当时的社会背景了解得不多,在学习之初,学生理解不到位,所以我随时要补充相关的资料,既影响学生的学习感悟,又耽误了一些时间。

3、 在教学中,学生的朗读从始之终没有得到重视。

我只是重视了重点语句的各种形式、各种目的的读。对于学完全文的读,重视得不够,对非重点内容的读,重视的也不够。没有充分利用读这一形式,助学生更好的连贯全文。扩展学生思维的广度。

我不敢说,这就是一堂成功的课,但我却十分肯定地知道,这堂课充满了感情的交流,洋溢着生命的活力。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也让我明白了每一篇课文都有自己独特之处,要针对文章特点选择教学方法,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率、高质量。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1

11月3日,我在金城镇中心小学六(1)班执教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小草和大树》。课后,工作室全体成员,集中评课。执教此课,主要目的是想提供一个课例,组织工作室成员评议,使大家在评议中展现各自的语文教学思想、课堂艺术观点,以便使这一崭新的团队,在相互的碰撞中,激起智慧的火花,增加相互了解,增进对“书香课程”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的理解。

课后,自我反思如下:六(1)班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文,已养成习惯。自主学习效果较好,课文朗读、字词学习,基本达成教学目标。课堂上,经过思辨和论,学生对本文“小草”、“大树”的内涵理解准确,对“小草”和“大树”的内在联系的认识有了深化。在此基础上,读写结合的渗透,有所实现。然而,该班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尚存形式化的刻板倾向,尤其表现于开卷之后,抓主要内容、抓要点的意识不清晰,方法不娴熟,以致于降低了对文本内涵理解的深度,淡漠了对作者谋篇布局之匠心的体悟。因此,教案设计虽然试图抓住课文的核心问题披文入境,解读文本,体悟内涵,展开语言训练,但是,由于“预设”离开了学生的实际,还是没能产生“灵动”的实效。此课,对“书香课程”思想指导下的文本解读、简约处理教材等方面有独到之处,但至少相对于六(1)班学生目前的实际水平,要求之高还是过于理想化了。

评课时,大家从教材处理、教学环节设计、语言文字训练、教者课堂表现等多方面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展开了讨论。虽然大家初次“碰撞”,出言满含“礼貌”的谨慎,但大家交流的坦诚,对教学的较真仍然表露无遗。由此可见,工作室成员个个后劲十足,大有发展的希望。但是,有一点值得重视和深思:大家的评议,基本建立在学生当前阅读量有限的阅读水平状态,对学生大量阅读之后,语言文字水平可能呈现的灵动状态缺乏足够的认识。为此,将来的研讨,有两个重点工作急待上马:开展“书香课程”的理论研修;尽快在各自班级开展实质性的大量阅读。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2

本节课的教学流程主要设计为四个环节:第一,比较课题导入新课;第二,检测预习检查反馈;第三,初读课文,概述故事的主要情节;第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19小节),品味小夜莺与德国军官的对话,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

总的来讲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第一环节比较《小英雄雨来》《狼牙山五壮士》《夜莺之歌》的课题,大部分学生存在困难,当时应指导他们从“小英雄”和“壮士”来进行比较,从而知道前两个题目的共同点是课题中含有作者对英雄人物的评价。接下来的第二个环节预习成果反馈时关于“蔑”字的写法,学生一时想不出较好的记忆字形的方法时我适时提供了一个方法“戍”字头上四根草,此时还不如让学生当场书写几遍或许效果会更好。第三个环节概述故事的主要情节时共的时间过长,学生在文章结构还没有理清楚时可以采用画情节曲线来把握故事的情节,同时厘清歌声出现的次数,抓住文章的线索——歌声,这样应该会更加高效。本来预设利用表格的提示来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后再利用情节曲线总结,可在课堂上在指导如何分段这个点上花了较多的时间,边画情节曲线进行小结便省略掉了。小组合作学习第一部分这个环节里,学生能充分学习的自主性,围绕“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夜莺的机智勇敢”这个主要问题进行探究。小组交流时都能畅所欲言,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但由于时间不够充分,展示交流的小组不多,学生觉得有点扫兴。在教师方面,我应该在进行交流的时候适时地指导朗读,同时还应该在小结时点出表达的特点,或动作或神态或语言等。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同时又积累语言获得知识。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3

《索溪峪的"野"》是一篇阅读课文。这篇课文文字优美。脉络清楚,采用了先综述后分述的写作方法。文章篇幅比较短,语言洗练。

这篇课文该怎么教呢?拿起课文,反复读过几遍,我发现课文写山的野的时候也是采用先综述后具体描写的方法,并且在这个自然段里有不少的优美词句,是孩子们以前没有接触过的。因此,于是我把这个自然段作为教学的重点。

学生自读课文后,我引导孩子学习生字新词。这些生字新词并不要求掌握,但是我认为这些词能帮孩子们积累,能丰富孩子们的语言。因此,我不惜耗费了比较多的时间。教学这些生字新词的时候,我先出示这些生字新词读准字音,然后让孩子们说说对这些词的理解,孩子们觉得太陌生的,我让孩子们把这些词带入课文中去理解。在这个教学环节,我觉得非常扎实。孩子们确有所获。

然后,引导孩子们弄清课文的写作特点,并把课文分段。

最后,我让孩子们自学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说说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了山的“野”?请用朗读读出你的体会。这个环节,我给了孩子们充足的时间去自学,去体味。随后我检查了孩子们的自学情况,孩子们的朗读还是比较到位的。接着我引导孩子们谈了这个自然段的写作特点,并告诉孩子们在自己的习作中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这样可以让习作更有条有理。如果在这个环节里让孩子们进行一个小练笔的训练就更好了。但是,由于上课的那天是周五,如果这课不上完,就会拖到另一个星期。由于自己赶时间,因此,把这个环节省略了,而这个环节的省略是非常不该的。

后几个自然段的文字比较通俗易懂,我让孩子们自读,然后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大家一起讨论。结果,我可爱的孩子们没有一个同学提出不懂的问题。于是我问了孩子们几个我问题。

最后我让孩子们写写学了这课后的体会,孩子们都有一定的见地。

这课教完后我觉得非常轻松。首先我大胆不受教师用书中的教学重点与难点的束缚。而是用自己的眼光去研读课文,根据农村孩子的特点,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我设计的初衷就是让孩子们学了后确有所获,而且又充分挖掘了课文的潜在资源。

我想,孩子们学过这课后一定也记忆犹深,因为他们确实有些收获!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4

《有的人》这篇课文是1949年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写的,因此副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但是这首诗不只是单纯写对鲁迅的怀念,而是通过与鲁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真正的有价值的人。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能用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诗歌。

2、通过朗读,感受能诗中运用的对比手法,并理解其好处。

3、学习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树立高尚的人生观。

教学之前我有些疑虑,如何让学生领悟到课文的深刻内涵,感情受到触动。最后我决定通过对比朗读去让学生感受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的行为以及他们的不同的结果,从而进一步去感受鲁迅先生的爱憎和人生理想。最后引导孩子们说说什么样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使学生在交流中明确为人民服务的人将永生。

教学中,简单的教学程序很快帮学生突破了难点,他们懂得了为人民服务的人将永生,与人民为敌必然灭亡。

语文课堂上也要进行德育渗透,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比品德课上一味地道德传授的效果要好。如果语文课堂上只传授知识而忽视了德育,或者丢掉了教育最佳时机而盲目地空洞说教,则显得苍白而无力。教师就应该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进行必要的引导,因此,教师应该时时关注孩子而设计教学。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5

今天我完成了《爱之链》的重建课,课堂环节在原来基础上做了较多的修改,虽然不是完美的课堂,但我终于明白磨课竟是这样的一种痛苦并快乐的感觉。对于高年段第一课时的教学,不能说通过一次研究课就能得出某个定论,我想我们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研究和总结。先就我的这课教学谈谈我的看法。

一、教学环节设计花了心思

基于以前上课的教训,这次的备课我特别注重教学目标的制定。课堂目标明确,教学设计才能有针对性、有效果。在导入部分我设计了读“爱”这个环节。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情来读这个字,说说你这样读的理由。在全班学生深情地读出“爱”这个字时,课堂中充满了浓浓的爱意,而这正是学习本课需要的感情基调。

对于我们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单纯的字词学习要求太低,又考虑到这篇课文本身是故事性的,所以我在字词学习中我设计了看词语想象画面的环节。一方面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生字词,一方面引导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回忆故事情节。此外,从字到词再说句,在此过程中学生充分用起了自己的头脑,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也为下面理清故事情节做好了铺垫,可谓一箭多雕。

二、课堂设计有效性要提高

听了老师们的评课,加上自己的思考,我感觉到我的这课教学在环节设置的有效性上还得多加斟酌。

如初读这个环节,我要求大家“边读边划出你认为难理解或难写的字词”然后指名学生起来交流,有的学生找到了一些难写的生字词,指出了字在读音、字形或是词义方面需要注意的地方,具有典型性。(当然这也是我所想要的)但是也有部分学生提出的字词只是对于自己而言有困难的,没有典型性,这样就浪费了其他同学的时间。课堂中实际的结果违背了我的设计初衷,有效性大打折扣。

还有字词教学部分和分小节读课文理清脉络部分的整合问题,让我大受启发。我在重建时候将这两部分整合为:字词教学——想象画面——理清故事情节——概述主要内容——理清层次——读课文。上下来的确有一气呵成之感,省去了许多不必要的环节,节约了宝贵的课堂时间。

TAG标签:#六年级 #语文 #上册 #教学 #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