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文萃集>演讲稿>说课稿模板>【热门】小学说课稿范文汇总5篇

【热门】小学说课稿范文汇总5篇

文萃集 人气:1.2W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说课稿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热门】小学说课稿范文汇总5篇

小学说课稿 篇1

在语文学科中,词句解读是学生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的基础;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引导情感体验,达到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的手段;还是指导学生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并在自己的习作中学会准确生动地表达的通道。怎样在教学中艺术地启发和引领学生进行词句解读,是我们六年段在此次关于教学艺术方面的小课题。

这次我们选择的课文《理想的风筝》是第七单元“师恩难忘”的第二篇课文。记得以前读这篇课文时,总让我想起两句诗,一句是:“我的心想要去飞翔,双脚却踩着大地。”一句是:“我脚踏大地,我的心在飞翔。”这篇课文的人物诠释后者。课文塑造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文中的刘老师乐观开朗,对生活充满了强烈的热爱与执着的追求,他甚至比一个正常人更有活力。而做为一个老师,他最成功之处不是在于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虽然他的历史课为的作者苏叔阳在大学时选择历史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有很大的关联,更重要的是他对生活的热爱与执着对作者的影响是深远的。之所以起名为《理想的风筝》也与此有关。

这篇课文是一篇相当长的课文,有1200多字,三个课时完成教学全部的教学任务。要求长文短教,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挑战。这节郭老师上的是第二课时的一部分。

一、中心句子的选择的艺术——找准一个点,拉出一条线,画一个圆

选哪天个句子作为这节课的主线呢?这个句子必须能体现的主旨,又能为学生在这节课抓住重点、突破学习难点有切实的帮助的。在选择这节课上能提纲挈领的句子时,我们也考虑了很多。有三个句子先后进入了视线。第一句是:“依旧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永远表现他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热爱。”这个句子更多的关注在于这根圆木棍象征的精神在刘老师生命中的重要性,作为第二课时,特别是做为“师恩难忘”这样的单元主题,我们觉得更多地可以关注一个老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所以我们放弃了它。第二个句子是:“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你……”这个句子是直抒胸臆的句子,我们认为这个句子理解起来并不难,对于六年级长文短教的课文,学生自己能读懂的句子、内容,老师可以选择略讲,甚至不讲。最后我们选择的句子是:“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因为这个句子对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难度,而且也最能体现刘老师放飞的不单是自己生命的风筝,更是一个个学生生命里的风筝,照应课题,突出主旨。

其他句子的选择我们也以中心为根据,不过到了六年级,学生在读课文方面也有自己的理解,所以我们在课上也关注了学生的选择。另外,老师们会发现,这节课我们并没有把课文这几个段落的每一个句子全员纳入我们的课堂教学,也是基于上面的考虑。

二、句子解读的方法指导艺术——品读词句,读到文字背后去,触摸的灵魂

这篇课文中有很多细节生动细腻,这些句子是学生理解文本的最佳抓手,以它们为凭借,可以带领学生一步步地步入学习的佳境。在这节课上我们设计了多种解读的方法,有情境创设法,如写板书的细节描写的学习,创设了三次刘老师写板书的情境,让学生借用诵读来体会刘老师写板书的艰难,感受每次的旋转跳跃是怎样地激动着他的学生的心,让学生在情景交融的课堂情境里,感同身受地理解课文。有追问法,“撑”这一动词,郭老师问学生:“撑着刘老师的只是这根圆木棍么?还有什么?”,“抓住了线绳”这个“抓”,刘老师仅仅是抓住线绳吗?他还抓住了什么?这样的穷追猛打,可以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更好地理解词句及要表达的中心;品赏词语法,相信本节课“漾”、“终于”、“转”等字的学习给大家留下不少印象吧,在这样的字词间停驻脚步,在课文的文句中欣赏准确生动的语言,在语言创造的意境里为主人公喝彩。想象法,上课时,结合作者生平教学“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这句话让孩子们具化想像“行走”“微笑”,切实地理解刘老师对苏叔阳的影响,刘老师放风筝,喊“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的情境想像,这些环节的处理,就是为了用孩子们的想象补足课文的空白,发展语言及想象力。郭老师声情并茂的课堂语言也是课文语言的另一补充,使整节课处在魅力四射的语文磁场中。这些设计与实施引领学生由词到句到景到情到思,一步步地实现教学的目的。同时这些解读方法的的应用及授与,不但让学生理解课文,更是让他们掌握方法,为进入第四学段的学习做好“渔”的准备。

三、句子解读的层次安排艺术

一节好的课,应该像爬山,创设一个螺旋形上升的梯度,不断让前面的好风景成为学生的期待,才能使学生的精神状态始终保持最佳;也应该像渡大河,有波澜起伏,有跌宕波顶,才不至于让学生觉得体验单调,而是充满激情。怎样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梯度呢?我们将苏叔阳的生平资料引入课堂,这个人的一生也是很不平凡的,我们发现在很多的抗癌网站上也经常拿他做宣传,他的影视剧本和其他文学作品非常多,而且场面都很壮观,是一个很大气的人。这样的一个人的人生与刘老师的影响应该是分不开的,于是在课上让他的人生起伏成为课堂教学内容的一条大河;又将他的人生阅历与刘老师的“风筝”紧紧联合,交错上升,而两个人的生命也像翱翔蓝天的风筝,相依相偎,而孩子就站在高山之巅欣赏这两个生命合奏的雄壮的交响曲。最后很自然地呼唤出“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你……”这既是苏叔阳对刘老师的呼唤,也是课堂上每个个体生命对伟大的生命力和对生活的热爱的呼唤吧。

一节30分钟的语文课,不可能全面的体现我们的教学艺术的方方面面,而这10分钟,我也不可能尽述这节课涵盖的`教学艺术,但一个小小的课题研究,让我们有所得,而且是切实地所得,已是足够。

小学说课稿 篇2

《地球爷爷的手》是小学语文一年级第二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形式出现,通过成孰的桃子自已落地的故事,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了地心引力这一比较深奥的科学现象和科学常识,鼓励学生留心身边的科学,从而爱科学,学科学。下面结合我对这堂课的理解,谈谈我的设计思路: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知识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索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要一年级小学生达以这个理想目的不太可能,因此教师的有效引导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在我的课上提倡学生们的自读感悟,培养学生理解课文的能力。如在学习地球爷爷的话时,我是这样安排的:先是我朗读了一遍,然后问学生,你们在听老师的朗读以后,你们听懂了什么?这样能把学生对这段话的理解讲出来,如果还有一定难度没有讲出来的,我就适当地引导。

2、架设生活与教材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知识来自生活,我们的课堂更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因此,我在学习小猴请小兔吃桃子的话的前面,安排了一个说话训练,让学生们结合自己的实际,想想如果你是小猴,你会怎么样请小兔吃桃子呢?这样就能唤醒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同时也能培养学生们在交际上的一些礼仪。另外,在学习地球爷爷的话的时候,我注意与学生们的实际相联系,问问学生还知道地球爷爷的手能干什么吗?激发起学生探索大自然的欲望。

3、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索中认识生字,读懂故事,初步了解地心引力,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中的科学奥秘产生兴趣。我在课堂上是放手让学生学的,在初读课文阶段,我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过程中学习生字的,然后就是卡片反馈检查,由于这课的生字比较简单,所以没有花很多时间。

4、兴趣是儿童最好的老师。课文是从儿童熟知的手入手,引出地球爷爷也是有手的,而且是与众不同,以此为切入点,更容易唤起儿童探究的欲望。

小学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本节课是浙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简易方程》的第一课时《用字母表数》。《简易方程》是小小学生学习代数知识的重要内容,也是他们联系学习代数初步知识的开始。由于小小学生由具体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数,是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对于他们来说是很抽象的、显得较枯燥的,而且用字母表示数有许多知识和规则与小小学生原来的认识和习惯不同,而这些知识和规律又是学习简易方程以及中学里学习代数的主要基础。

2、教学目标:原教案教学目标的制定中是以“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作为标准对学习目标进行分解的,根据认知领域发展的不同层次将整体目标分解成“认知——学会——掌握”,要求小学生理解和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知道用字母可以表示数,含有字母的式子既可以表示数量关系,也可以表示数量。会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能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由于仅仅着眼于认知的角度,单纯以知识技能的掌握为标准来分解目标,因而由此而形成的学习目标是缺乏“整体、系统发展”的意义。新教案对学习目标的分解是以“小学生的全域发展”作为标准进行的,更注重了小学生的主体性和目标的可操作性。学习目标首先被分解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仅解决了“学到什么”和“怎样学习”的问题,尤其解决了“喜欢学”和“主动学”的问题。

二、说教学方法

“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只有方法得当,才会有效。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小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我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和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

三、说小学生学法

首先教师创造良好的环境,引导小学生从喜欢的、已知的、熟悉的生活内容入手,让小学生自己在特定的环境下不知不觉中建立字母就在生活中,就在我们身边,再通过一系列活动,小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索进一步了解了字母可以表示数,含有字母的式子既可以表示数量关系,也可以表示数量。再通过各种联系将其转化为解决问题的策略,发掘不同层次小学生的不同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小学生挖掘问题能力、交流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活动

1、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原教案的导入和用字母表示数教学上是按教材内容来进行教学的,思路在继续“教教材”,不仅教学过程一般化,小学生也没有真正进入积极能动的学习状态。教师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是一种观念和方法的转变;从用教材中的材料教,到选择、设计合适的材料教,更是一种创造和发展。教师要善于发现和选择有利于小学生发展的学习材料,促使小学生主动学习,和谐发展。本节课抛开了教材中的原有例题,从小学生生活中选择教学素材。我们认为选择这样的材料不仅有助于小学生的发展,也有助于数学学习材料的发展,能促使小学生积极思维,有利于组织小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教师不应该仅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应该成为课程的创造者和开发者。故在新教案中的导入和对知识技能的掌握上是按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也包括教师自身的优势、特长)所设计的。课前谈话就足以激发起小学生的兴趣,用“帅、酷、牛”等时尚用语及一首儿时的歌谣“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深深激发小学生好奇心和积极性。一则“失物招领”和“畅想年龄”激发小学生求知的欲望,让小学生眼前一亮有了新鲜感。同时还注重调动小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创设了一定的学习情境,激发小学生主动去畅想自己和老师的年龄,购买喜欢的物品,既直观又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2、以小学生生活经历为素材,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升到数学角度。原教案的学习活动的设计忽略了充分利用小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认知特点。新教案的学习活动重视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小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如在“失物招领”中,引导小学生分析得出字母a可以表示任意一个数,初步感知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又大胆调用小学生熟知的生活经验,使数学学习变得易于理解掌握。小学生对于怎样用单价、数量求总价已经很熟悉,因此,我就直接让小学生按照教师的特殊要求自由选购食品,并列出求总价的式子。经过分析,概括得出可以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在这节课的练习中,安排了以下几个情境练习:从儿歌“一只蛤蟆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中感悟、理解代数式的意义;根据相关条件用代数式表示任课老师和听课老师的年龄。练习设计有层次,有新意。

3、“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原教案中教师没有充分考虑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也忽视了问题情境的创设,因此小学生的学习热情没有达到高涨。新教案中教师则充分注意到了小学生的思维发展需要引导和在“跳一跳能摘到果子”的情景条件下才能有效发展的特点。因此教学整体上更具有系统性,每个环节之间的衔接也更紧密,更多的是在具体的情境中产生问题进而萌发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引导小学生主动的构建知识。最后是综合运用,在练习中加以巩固。这一过程的设计使小学生现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都得到了广泛的调动。使学习过程不仅具有了“最近发展”的意义,而且也是“经济化”的。

4、关注不同发展水平小学生的继续发展需要。原教案的作业和反馈都是较单一的,形式上和要求上还不够多元。在新教案中教师考虑到了不同的小学生完成作业的量上可以有差异,尤其在在反馈上采取的形式和评价也是多样的,比如教师评价、小学生自己一自己喜欢的方式评价自己,并根据小学生的不同水平给予不同的指导和反馈。

5、自主的问题情境,开放的练习视野,引发了蓬勃的思维活动。小学生在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家人年龄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用字母表示数的学习材料,从而使其对知识的掌握由形象感知迈向抽象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发展性练习中得到有效拓展。一是深度的拓展。“男生a人,女生b人”,从只有一个字母,跨越到含有两个字母,认知的思维已走向深入;二是广度的拓展。“你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小学生在想方设法提问的过程中,势必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反思检阅自己的已有知识模块。这样一来,学习呈现出了一种整合性的态势,知识的范围已走向宽泛。因此,用这样一个发展性练习结课,真可谓意味深长!

五、本节课引出的几点思考

1、课程改革的关键还是教师观念的改变,重视小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让小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通过符合小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让小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课堂的活动设计得有实效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不仅要解决“学到什么”和“怎样学习”的问题,还要解决小学生“喜欢学”和“主动学”的问题,重视小学生的情感态度,一定要联系小学生的实际,以小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心理特点为出发点。

3、小学生的学习应着眼于小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重视小学生的差异性,不能把一堂课作为教育的终极目的和结果,更主要的是方法和兴趣的引导上。

小学说课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竹石》这首诗是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中的一首古诗,它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

二、教学目标

第三学段古诗词的教学目标是: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所描述的意境,体会是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所以本节课我定的教学目标是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通过诵读古诗,感受竹子坚定顽强的精神,感悟诗人的人格魅力和高尚情操。

三、说教法和学法

六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学古诗的方法,借助工具书或注释能理解古诗的意思,所以在教学中我采用的是让学生自学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能从表面上理解诗意,但要从作者的内心世界获得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和审美取向是一个难点。要解决这个难点,需要从作者的资料、时代背景入手,感悟诗人的人格魅力和高尚情操,逐步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地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体会古诗词的魅力和文化蕴涵,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

1、教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突破难点,我通通过朗读、感悟、想象等方法,让学生走进古诗,感悟作品的内在蕴涵,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2、学法。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古诗,反复吟诵,来感受竹子坚定顽强的精神。结合作者的生平,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从中明白做人的道理。

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让学生背诵《石灰吟》,再交流学古诗的方法。

(二)、学生根据方法自学古诗。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古诗。书上仅有两个 注释,就是任:任凭,尔:你的意思,原以为学生都知道,没有做过多的强调,结果在测评时,有两个学生不会做。

然后让学生抓住一个“咬”字:像用牙齿咬住一样,极为有力,理解竹子的刚毅性格。

任:任凭。让学生练习说话,体会任凭这个词语。

然后让学生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三)、诵读古诗,体验情感。这首诗通过竹子的品格来写人,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想象竹子生长的环境,总结竹子的品格,再由竹子到人,结合作者的生平资料,知道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受到人格魅力的感染和熏陶。

(四)、巩固练习。背诵、默写《竹石》。

(五)课外拓展,欣赏郑板桥的作品,受到文化艺术的熏陶,激发学生对中国古诗词、书画艺术的热爱。

课后反思:六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在交给了学生方法后,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课堂教学没放开。在理解古诗意思时,学生说出答题意思即可,在总结竹子的品格和诗人的品格时,哪些词语应让学生自己多总结。如:坚贞不屈、不怕困难、不怕挫折、不怕打击、坚定自己的信念、一身正气、顽强的意志等。有很多时候我都在为学生总结。学生上课很紧张,不能大胆举手发言,在以后的教学中,还有很多地方要改进,请各位老师多提意见,指出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才能不断进步。

小学说课稿 篇5

一、教材简说: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丽富饶,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

课文是从三个方面对西沙群岛进行介绍和说明的。先讲西沙群岛的位置,再按海面、海底、海滩、海鸟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我上的是第一课时,为此确定以下教法和学法以及教学目标等。

二、设计思路:

1、 采用歌曲引入和图片欣赏等手段,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让学生真正走进课文,充分阅读,感受课文优美的词句。

2、 重视多样诵读,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更因为这篇课文语言精美,适于积累,只有多样读了,才能品出文章的味道。

3、 在学习生字时,我采用小组合作的办法,通过分类组合生字的形式,强化学生对生字的记忆,然后分析字形并范写生字以有效达到写字的效果。

三、教学目标:

1、 会认十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祖祖辈辈等词语。

2、 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难点:

1、 重点:会认十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等词语。

2、 难点:通过多样诵读文中描写西沙群岛的优美词句,体会它的美丽与富饶。

五、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师生合唱儿童歌曲《娃哈哈》,引入西沙群岛。

(二) 新课的学习:

1、自由读课文,找出生字并多读几遍带拼音的生字。

2、同桌互相指认课后二类生字。

3、分组比赛识字

4、小黑板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再次认读巩固生字。

(1)自由读;

(2)指名读。

5、由词入文,感知课文内容,在此环节上出示图片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充分阅读,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6、学写生字。

7、再读课文,回答课后小话筒提出的问题。

8、师生合作朗读课文,总结本课内容。

9、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贴图并书写生字。

TAG标签:#范文 #小学 #说课稿 #汇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