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文萃集>赢在职场>综合指导>识别企业文化

识别企业文化

文萃集 人气:1.68W

识别企业文化1

识别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对个人发展极为重要。一个聪明的求职者,不难在面试过程中过滤出一些关于企业文化的信息,从而判断出企业的环境是否公平,也可以判断出如果入职该企业,上升通道中是否有限制因素。有时面试官会问应聘者一些健康、婚姻、孩子、家庭等个人生活细节方面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往往能曝露出企业的某些倾向,其中有些可能是歧视的。对这样的企业,求职者在做出入职决定前,应该慎之又慎。当然,有些企业的面试官在问这些问题时,主观上并不希望带上“歧视”烙印,可客观效果却事与愿违。这只能说明一点,就是该企业在对应聘人员进行面试前,没有精心设计和规划面试的架构,面试过于随意,从而导致“失误”。
这样的企业,其文化也是不完美的,因为作为企业人力资源配置的重要决策人员,在处理人的问题上过于随意,对个人来说,对职业发展也非常不利。

识别企业文化2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经营准则、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的总和。企业文化是企业中形成的文化观念、历史传统、共同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企业的意识形态,企业领导者把文化改变人的功能应用于企业,以“文”化“人”,以解决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问题,就有了企业文化。企业管理理论和企业文化管理理论都追求效益。但前者为追求效益而把人当作客体,后者为追求效益把文化概念自觉应用于企业,把具有丰富创造性的人作为管理理论的中心。这种指导思想反映到企业管理中去,就有了人们称之为企业文化的种种观念。

企业识别系统

企业识别系统:CIS(全称“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的中文全称,是一种改善企业形象的经营技法,指企业有意识,

有计划地将自己企业的各种特征向社会公众主动地展示与传播,使公众在市场环境中对某一个特定的企业有一个标准化、差别化的印象和认识,以便更好地识别并留下良好的印象。CI是Corporate Identity的缩写,直译为企业形象识别,是企业形象识别系统 (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简称CIS)的简称。其内容包括理念识别系统 (Mind Identity System,简称MI)、行为识别系统 (Behavior Identity System,简称BI)和视觉识别系统 (Visual Identity System,简称VI)三个方面。

企业cis内部认同的最高目标是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cis体系中的mi(理念识别),bi(行为识别),vi(视觉识别)三个方面把企业及产品形象中的个性与特点有效地传达给一切可接受信息的消费者,使其对企业及产品产生统一的认同感和价值观,从而达到促销的目的。由于我们的社会适应市场经济、知识经济的要求日益迈向高度的信息化时代,消费者所接受的信息越来越多,早已达到了超负荷的状态,所以如何利用各种信息传播媒体有效地塑造企业形象显得更重要。企业形象对现代社会生活至关重要,因而,人们常称它是现代企业有效掌握与占领市场的一只"魔手"。

全面的cis导入,是以企业对社会市场和企业内部环境的综合分析为依据的,对于企业组织结构与企业文化的存在状况,以及它们之间统一与协调的程度进行深入检查与研究,最终为企业经营者提供一个加强组织机制,提高企业环境适应能力与市场竞争的契机。

企业cis导入的价值在于通过建立企业的共同价值观念与行为准则,为企业的全体员工提供向心力、凝聚力和归属感,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企业文化团体的分离倾向。因此cis导入,必须要以明确的方式表达企业文化的实际意义,使它成为全体员工的共识。另外,还要对企业文化已有存在方式进行全面的重新检查与测试,并在此基础上为企业的决策者提出达到目的的最优规则。

如果把企业文化也分解成三部分,分别与CIS体系的理念识别(MI)、行为识别(BI)、视觉识别(VI)相比较,我们就会发现它们其实是一个交集,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我们将企业文化分三个文化层次来理解,分别是: 一是显性的物质文化,指由企业员工创造的产品和各种物质实施共同构成的'“器物文化”。二是中层的行为文化,指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和人际关系中产生的“活动文化”和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所形成的一整套制度体系。 三是深层的精神文化,指企业在整个实践活动过程中所逐步形成的一种企业思想、企业精神和理性认识。其中精神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其次,我们来看CIS体现的三个分支理念识别(MI)、行为识别(BI)、视觉识别(VI)情况如下: 理念识别即Mind Identity的缩写,是CIS体系最核心的部分,其由企业家积极倡导,全体员工自觉实践而形成的企业信念,激发企业活力,推动企业生产经营的团体精神和行为规范。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企业制度和组织结构层,包括各种管理制度、规章制度、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交往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二是企业精神文化层,包括企业及员工的概念、心理和意识形态等。

行为识别即behavior identity的缩写,是CIS的动态识别系统,是企业在内部协调和对外交往中应该有一种规范性准则。由两大部分构成:一是企业内部识别系统,包括企业内部环境的营造、员工教育及员工行为规范化;二是企业外部识别系统,包括市场调查、产品规则、服务水平、广告活动、公共关系、促销活动、文化性活动等。

视觉识别即visual identity的缩写,是CIS三个组成部分中最外在、最直观的部分,也是具体化、视觉化的传达形式。它通过组织化、系统化的视觉方案,传达企业的各种信息,包括基本要素(企业名称、企业标志、标准字、标准色、企业造型等)和应用要素(产品造型、办公用品、服装、招牌、交通工具等)。 最后,按照上述的划分理论,二者的每一个层次都息息相关,并又相互区别。

(一)企业文化第一个层次显性物质文化与视觉识别(VI)的联系和区别。

显性物质文化中,如产品的外在形象、企业标志、包装设计、企业象征物、企业工装等,正是CIS体系“视觉识别(VI)系统”设计和应用解决的部分重点问题。当然企业文化的显性物质文化中的很多东西也是CIS体系“视觉识别(VI)系统”所涉及不到的,如产品造型特点、商标特色、办公环境氛围等。

(二)企业文化第二个层次中层行为文化与行为识别(BI)的联系和区别。

中层行为文化中所包含的对内规范全体员工的规章制度、对外展现企业形象的公关活动、公益活动等,完全被CIS体系中“行为识别(BI)系统”所涵盖。但是,BI中关于环境营造、市场调查、产品规则等都超出了企业文化的范围。

(三)企业文化第三个层次深层精神文化与理念识别(MI)的联系和区别。

则与CIS体系的“理念识别(MI)系统”几乎完全重合。其中企业文化理论将深层精神文化概括为一下几个方面:企业经营哲学、企业宗旨、企业伦理道德观、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而这些企业文化核心的部分内容,正是CIS体系中“理念识别(MI)系统”规划的主体部分。但是企业伦理道德观等是“理念识别(MI)系统”涉及不到的,正如“理念识别(MI)系统”中的企业愿景、企业用人等理念也是企业文化所没有明确规定的。

由此可见,CIS三大系统构建的识别体系同企业文化的各个层面密切相关,但有都相互区别。因此,我们可以把二者理解为两个相交的概念,即二者存在相同的部分,也各有不同的部分存在,是一个交集。

识别企业文化3

[摘要] 本文通过对企业文化和企业视觉识别系统的含义,企业文化的建设需要视觉识别系统的支持,企业视觉识别系统的完善离不开企业文化的不断提升等几个方面的探讨,指出两者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

 [关键词] 企业 文化 视觉识别系统

日本知名学者日下公人在《新文化产业论》中指出:“21世纪的经济学将由文化与产业两部分构成”、“文化将成为经济进步的新形象”。企业文化与企业形象相互交融,渗透影响企业的经营管理,从而形成企业的文化生产力。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极难模仿的核心竞争力,对现代企业在全球化竞争中树立形象、打造自我品牌有着无可比拟的作用。而企业文化内涵主要通过识别系统(包括理念识别、行为识别、视觉识别)向外界彰显和传达。其中视觉识别系统是整个企业识别系统的最终表现环节,也是最直接、最实际、最有成效的部分。因此,企业视觉识别系统是企业特征的形象载体,特色鲜明、创意独特的视觉识别系统是树立企业形象,弘扬企业文化的关键。本文旨在通过探讨企业文化和企业视觉识别系统的相互关系,进一步加深对企业文化、企业形象及企业视觉识别系统重要作用的认识。

一、企业文化与企业视觉识别系统的含义

所谓企业文化,多数学者将它解释为:企业在长期的运转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经营思想、价值观念、行为规范、思维方式等的综合体。它伴随着企业的成立而产生,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变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意识形态,是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

企业视觉识别系统,简称VI,是企业识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理念识别(MI)和行为识别(BI)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形象设计,将企业经营理念、行为规范等,即企业文化内涵,传达给社会公众的系统策略,是企业全部视觉形象的总和。企业VI包括:标志、包装、标准色等元素以及这些元素在企业内部制服、交通工具、文具等介质上的应用。它着力于组织整体形象的塑造,在大众中提升企业声誉度和亲和力,从而达到对企业及其产品产生一致的认同感和价值观的目的。

从两者的内涵来看,企业文化是企业形象和品牌的根基和立足点,企业视觉识别系统是企业形象的具体视觉化表现。也就是说,企业视觉识别系统的核心内容是通过具象的标识、图形和文字等内容展示企业文化的系统工程。它将繁杂、晦涩的企业信息,高度概括成简洁易懂的识别符号,通过外在的形象,在短时间内反映企业内在的本质,以独特的构思、新颖的形象,丰富的文化内涵给大众留下完整、美好、难忘的印象。因此,企业文化和视觉识别系统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

二、企业文化建设需要企业视觉识别系统的支持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它需要企业根据自身的文化修养、价值观念、经营理念和企业内外环境进行科学分析,逐步形成成熟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一方面通过产品质量、管理模式、规章制度等向物质形态转化;另一方面通过企业识别系统反复灌输、广泛宣传。企业视觉识别系统的导入不但使企业文化传播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还能不断提升和强化企业综合实力,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和企业文化传播及扩散的有效手段。因此,企业充分继承固有的优秀传统,总结提炼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文化要素,通过静态的、具体的传播方式,将企业的精神、思想等文化特质形成一个统一概念,以视觉形式加以外化,准确地传达给大众,使社会公众一目了然的掌握企业的信息,产生认同感,达到识别的目的。

企业视觉识别系统作为一种文化传播的手段,具有文化的导向性和辐射性。为什么有人只选择可口可乐而不喝其他牌子的饮料?为什麽有人偏爱摩托罗拉手机?视觉心理学家指出90%以上的信息接收来源于视觉和听觉。因此,虽然有品牌的产品功能未必就好,但视觉识别毫无疑问可以在消费者心目中增加产品的价值。这就是视觉识别在潜移默化中使参与者接受共有的价值观,引导价值取向和行为取向的作用。

其次,视觉识别系统通过不同的渠道产生社会影响,树立企业形象,扩大企业知名度,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比如,世界顶极豪华汽车品牌“BMW”,无论从它音意俱佳的中文名字“宝马”还是从它蓝白螺旋桨标志,无不蕴涵着“BMW”的品牌精神和汽车品位。“BMW”公司最早生产飞机发动机起步,飞机螺旋桨高速旋转在蓝色白云的背景上划出扇形弧线,概括出蓝白相间四片扇叶的“BMW”标志。译名“宝马”独具匠心,“马”乃载物工具,车的概念显见其中;一个“宝”字让人不禁对马产生的美好想象,因为“宝马香车”古已有之。“BMW”栩栩如生的视觉品牌形象令人耳目一新,几十年来“BMW”公司不断演进、变革,蓝白螺旋桨的主题却始终如一,成为其企业精神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显示了其品牌文化的迷人魅力,也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

另外,视觉识别能加速文化的渗透,提高企业凝聚力和感召力。就像炎黄子孙无论在何时何地看到五星红旗,都会想到自己的祖国,都会有一种自豪感和归属感一样。因为五星红旗所传达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传达的是祖国对人民的招唤。同样,优秀的企业视觉识别系统能够形成特定的文化圈,使圈内外围绕中心共识形成一种凝聚力和感召力。

三、企业视觉识别系统的导入需要企业文化的不断升华

企业形象是企业身份的客观体现。不论在哪个行业领域,有影响力的企业形象,其内在的企业文化和外在的视觉表现总是互为映衬、相得益彰的。企业自我评价与社会公众认知相吻合,这种一致性使企业的经营诉求更容易得到消费者的认同,进而提升企业的影响力。因此,企业在最初建立形象策划和视觉识别系统时,只能简单塑造企业主观所希望具备的形象特征。随着企业的不断壮大和发展,新的形象体系必须不断从全局考虑,整体策划使企业形象完整合理。也就是说企业视觉识别系统的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它是在企业综合实力的不断积累和提升,企业文化的不断升华和提高的基础上不断优化的。

海尔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创新。它是海尔20年发展历程中,产生和逐渐形成特色的文化体系。“创新”,伴随着海尔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从中国走向世界,海尔文化本身也在不断创新、发展。随着海尔的不断壮大,企业的新标志也应运而生,与原来的标志相比,新标志延续了海尔多年发展形成的品牌文化,并且强调了时代感。通过简洁、自然、和谐、时尚的设计,赋予海尔企业标识新的内涵,使其成为海尔发展新阶段的精神承载。整个字体标志在动感中有平衡,寓意“变中有稳”。充分体现和延续海尔企业文化。

由此可见,企业视觉识别系统的不断优化和改进,需要企业持之以恒、循序渐进的借鉴和吸收优秀企业文化,不断强化新的精神内涵,在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中实现企业形象的改观,同时赋予企业形象新的文化内涵。实现两者新的和谐统一。

四、结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明显和市场竞争的激烈化,企业形象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企业特色的重要载体。企业视觉识别系统的导入,作为企业经济和文化的切入点和结合点,显得尤为重要。“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老思想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需要。企业的管理者已经意识到,优秀的企业视觉识别系统对推动企业经营起着积极有效的作用,它是企业形象策划重要的战略内容,是凸现品牌价值的主要手段。但是,再优秀的视觉识别系统也只能部分地传达企业的文化内涵。因为文化是无形的,是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是企业长期积淀的结果。企业视觉识别系统只能对企业文化的渗透和传递起一定的辅助作用。片面地将导入视觉识别系统,等同于企业文化的建设是错误的。目前,夸大企业视觉识别作用的现象很普遍,企业管理者往往将注意力放在视觉识别上,忽略了企业理念、精神的追求。甚至有的企业希望通过导入视觉识别系统,依靠设计师的几套标准化图形,使频临倒闭的企业起死回生。事实证明这些想法是十分幼稚的。

当然,认为企业文化和视觉识别系统互不相干的想法也是不可取的。一些企业发现导入视觉识别系统并不能如他们所愿,便指责企业视觉识别系统不过是泡沫。

总之,夸大或贬低企业文化和视觉识别系统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的论点都会将企业的健康发展引向误区。只有正确认识两者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关系,才能各取所长,使企业持续发展。

识别企业文化4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些求职经历。求职者要为接踵而来的笔试、面试和层层复试做各种准备。看起来,求职者处于被动状态,不断地被面试官观察、询问、剖析、评价,其实换个角度看,这个过程也是求职者“面试”企业的绝佳机会。

企业一次次面试应聘者,以期通过应聘者越来越难以事先准备的反应,考察其真实水平。

但是,绝大多数面试官不可能像应聘者一样,做好被“考问”的准备。在这种情况下,应聘人员出其不意地使用一两招“进可攻,退可守”的招数,或许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抢先一步把企业的家底实实在在地考察一把。

这儿先说个小故事。

19世纪末期,航海业蓬勃发展起来。西班牙有个叫大卫的船长,经营着一个巨大的航运集团,控制了通往世界各国的许多航线。在他的航运集团中,运量最大的船“莎丽"号是整个集团的王牌船舰,承担着整个集团最重要的航运任务。但令大卫苦恼的是,一直找不到一位合适的人担任“莎丽”号船长。大卫也曾出重金从航运界中挖了几位经验丰富、有口皆碑的船长来主持“莎丽”号。奇怪的是,每一位船长最后都失败了,他们在其他船队中表现出的骄人能力在这里遭到了严峻挑战。虽然船长们使尽浑身解数,但“莎丽”号的经营业绩仍直线下降。大卫苦苦思索了许久,终于想通了一个事实:不是船长们的能力不行,而是职位设计本身存在缺陷。这个职位就像一个巨大的黑洞,任何一个踏上此职位的人都逃脱不了失败的结局。

“莎丽”号的故事在职场中经常被引用,人们把像“莎丽”号船长这种无人可以胜任的职位称为“守寡式职位”。

识别“守寡式职位”

如果你不幸“撞”上了“守寡式职位”,我的建议是,除非你特别有能耐、有信心,否则还是保守一些较为妥当。那么,怎么来识别“守寡式职位呢”?

一般来说,在面试接近尾声时,面试官出于礼貌或者习惯,往往会询问应聘者是否还有其他问题需要面试官作答。应聘人员千万要把握住这个机会,问1-2个问题,一来让面试官体会到你在来之前做足了功课,反映出你对此次应聘的重视;二来可趁此机会进一步了解所应聘企业、岗位的具体信息。如果没有特别想询问的,我的建议是,你可以问“贵公司为什么会公开招聘某某岗位”——这个问题对识别该岗位是否为“守寡式职位”非常关键。

对企业而言,有些招聘是出于成长的需要,有些是业务扩张的需要,但有些,表面上是由于企业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抱着宁缺勿滥的宗旨一次又一次虚席以待,实质上却是由于岗位设置本身有严重缺陷而导致频繁换人。这就是职场“守寡式岗位”的典型表现。

所以,如果主考官回答这一问题时闪烁其词,或者你从考官的嘴中知道有好几个前任,那么也许你所应聘的职位存在着明显的“模糊地带”,你该慎重了。

识别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对个人发展极为重要。一个聪明的求职者,不难在面试过程中过滤出一些关于企业文化的信息,从而判断出企业的环境是否公平,也可以判断出如果就职该企业,上升通道中是否有限制因素。

有时面试官会问应聘者一些健康、婚姻、孩子、家庭等个人生活细节方面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往往能暴露出企业的某些倾向,其中有些可能是歧视的。对这样的企业,求职者在做出就职决定前,应该慎之又慎。

当然,有些企业的面试官在问这些问题时,主观上并不希望带上“歧视”烙印,可客观效果却事与愿违。这只能说明一点,就是该企业在对应聘人员进行面试前,没有精心设计和规划面试的架构,面试过于随意,从而导致“失误”。这样的企业,其文化也是不完美的,因为作为企业人力资源配置的重要决策人员,在处理人的问题上过于随意,对个人来说,对职业发展也非常不利。

总之,面试过程可以成为应聘人员和用人单位相互摸底的环节。对企业来讲,通过面试可以鉴别并且留住心仪的人才;对应聘人员来说,也可以减少许多不确定因素,让自己最终抉择的稳定系数和安全指数大大提高,这样更有利于保持个人职业发展的连贯性。

TAG标签:#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