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文萃集>赢在职场>职业培训>2016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模拟试题

2016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模拟试题

文萃集 人气:2.36W

点击查看试题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2016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模拟试题

1.班主任工作的根本任务是(  )。

A.做好管理工作

B.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C.提高学生成绩

D.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教师的个人效能感随教师教龄的增长呈现出(  )。

A.上升趋势

B.下降趋势

C.先升后降趋势

D.先降后升趋势

3.《义务教育法实施条例》属于(  )。

A.教育行政法规

B.教育法律

C.地方性教育法规

D.教育规章

4.我国义务教育经费来源的主渠道是(  )。

A.国家财政拨款

B.城乡教育费附加

C.社会集资款

D.教育专项资金

5.教师在对教具和实验进行演示操作的同时,最重要的是必须(  )。

A.讲解操作的要领

B.讲解相关的书本知识

C.指导学生观察

D.激发学生的兴趣

6.近代西方首倡教育适应自然原则的教育家是(  )。

A.夸美纽斯

B.卢梭

C.裴斯泰洛齐

D.赫尔巴特

7.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1981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是(  )。

A.六三制

B.双轨制

C.分支型

D.五四制

8.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孔子

B.荀子

C.孟子

D.墨子

9.学生的个别差异给劳动造成了(  )。

A.复杂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长期性

10.形式教育论的倡导者是(  )。

A.卢梭

B.洛克

C.赫尔巴特

D.斯宾塞

11.据《论语》记载,“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诗、书、礼、易、乐、春秋”属于“四教”中的(  )。

A.文

B.行

C.忠

D.信

12.不属于社会公益劳动项目的是(  )。

A.打扫校园

B.植树造林

C.拥军优属

D.帮老助残

13.在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问题上,应坚持的是(  )。

A.坚持人文教育为主

B.坚持科学教育为主

C.坚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携手并进

D.要看情况而定

14.由传统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制度是(  )。

A.基础教育

B.职业技术教育

C.高等教育

D.成人教育

15.在中国,最早以马克思主义观点写成的教育著作是(  )。

A.《对教育方针的意见》

B.《新教育大纲》

C.《教学与发展》

D.《民本主义与教育》

16.实行双轨制的国家以(  )为代表。

A.英国

B.美国

C.苏联

D.中国

17.教育学中所研究的教育,主要是(  )的教育。

A.内涵式

B.广泛

C.狭义

D.广义

18.“弃圣绝智”、“弃仁绝义”是(  )的主张。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

19.把人分为哲学家、军人、劳动者三种集团或三个等级的代表人物是(  )。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孔子

20.小学德育中的基本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陶冶教育法

D.实际锻炼法

21.师范学校的出现,与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从时间上来说,(  )。

A.是同时的

B.师范学校出现得早

C.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的时间早

D.说不清楚

22.领会知识包括感知教材和(  )。

A.熟悉教材

B.分析教材

C.巩固知识

D.理解教材

23.马卡连柯认为,适宜作为“教育主体”的是(  )。

A.学生个体

B.学生集体

C.教师个体

D.教师集体

24.人类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观点是(  )。

A.教育的原始起源说

B.教育的生物起源说

C.教育的神话起源说

D.教育的心理起源说

25.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  )。

A.儿童中心论的代表

B.教师中心论的代表

C.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

D.活动中心论的代表

26.教育学最古老、最基本的核心是(  )。

A.教学工作

B.教学方法

C.教学组织

D.教学策略

27.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和人口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是(  )。

A.文化教育

B.科技发展

C.计划生育的实施状况

D.基础教育的状况

28.我国保护少年儿童权益的专项法律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29.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是(  )。

A.开设哪些科目

B.各门学科开设的顺序

C.各门学科的教学时间

D.各门学科的教学方法

30.在1951年提出“范例教学”主张的是(  )。

A.赫尔巴特

B.瓦•根舍因

C.怀特海

D.克伯屈